您的位置: 首页 > 《鹏城鲁商》 > 2012年 > 2012年第1期 总第1期 > 正文

儒商孙明高:将“师道”与“商道”完美结合 (2)

本文作者:苏秦 稿件来源:深圳齐鲁商会 阅读次数:11081 发布日期:2012-04-13

【传道】

作为教授的孙明高在传道,作为企业家的孙明高仍然在传道,学生是自己管理的员工,员工也是自己爱护的学生。传道,“就是传给学生、员工通往“成功”的真理,这是“大道”,那是一个成长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著书立说,也是孙明高的传道的重要内容,将自己的知识和感悟分享给同行,奉献给社会。

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将知识和财智奉献于社会

在孙明高众多的社会身份中,除了深圳市天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深圳市天成量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企业职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经济顾问和商会协会负责人外,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身份也显得耀眼,彰显他在做实业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专业领域的钻研和学习。“人生不同角色是不能分割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孙明高认为做企业不妨碍做教育,企业本来就是一座学校,企业也有教育的需求并承载教育员工的职能。

孙明高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参与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先后多次在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济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院校作学术报告或演讲,将自己的经验或研究成果奉献给大家。

孙明高先后给山东省蓬莱市委党校、烟台市委党校、湖北襄樊市委党校等多家党校作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上市》业务讲座。除学校外,孙明高也参与市场联系紧密的论坛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讲。将自己的感悟体验,分享给社会需要人士。

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企业家本身的素质,企业家的内涵和能力,决定企业能走多远”,一个企业的发展,孙明高首先重视的是企业家自身的发展。

孙明高认为,作为企业家,要努力让自己成为经营领域的专家、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家,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孙明高解释,一个企业家把企业的业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等研究透彻,那么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著书立说将自己的经验教训感悟体现出来,同大家分享就是学者了;而积极参与经济类相关联的业务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就是社会活动家了;有大局意识看得清形势则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否则,企业家不懂政治企业做不大;企业家没有思想,企业就没有灵魂;企业家不是专家,企业就做不精;企业家不是社会活动家,企业就不能整合资源,无法获得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能量的支撑。

“企业家是不平凡的人”,孙明高换用《北京人在纽约》的一句台词形容企业家这个角色,“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做企业家,因为可以通过修炼学习很多东西;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做企业家,因为那是一个难死人的职业。”

孙明高认为,企业家除了要做好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还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支配行为,行为产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企业家要有财商、智商、情商、胆商、灵商、德商、能商等,要有思想、驱动力、经营力、管理力、发展力、学习力、号召力等能力。

“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就是企业家自身,最终真正阻碍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企业到底能走多远,走多久,都体现着企业家的素质。”

不占便宜 不怕说“傻”

说起企业的经营之道孙明高是侃侃而谈,可他最推崇的却是“傻”文化,他笑着说:“现代人智商都很高,谁也不傻,我就愿意傻一点,在我们公司,我也一直大力推广‘傻’文化,并且不怕人说傻。”

孙明高总结“傻”文化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傻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所以傻要先傻在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孙明高的聊天中,发现孙明高是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用现代通俗的语言解读,就是不要想着占人便宜,不要坑人。

第二傻行为,知行合一,做事时要不贪不占不欺。谈到社会上一些企业家言行不一的现象,以及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孙明高显得有些激动,语速也加快了,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的热忱。孙明高告诉记者,关于诚信以及备受推崇的传统君子品德,“这些人不是不知道,不是想不到,也不是说不到,而是做不到”, 但这些人看着非常精明,其实是真傻子,贪小利失大德,孙明高对这些人的行为很是不屑。孙明高对自己的要求是自己首先做到,做到知行合一,然后再要求别人做到。

第三,与人交往时,吃亏在前,享乐在后,要先舍后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孙明高奉行“舍得”理念,相信有舍才有得,大舍有大得,小舍则小得,不舍则不得。舍和得既是因果关系,也是等量关系。从创业之初,孙明高就一直提倡奉献精神,提倡先舍后得的“傻子”文化,孙明高认为“舍得”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上、对工作的努力上、对员工的培训上等各方面,你想获得什么样的结果,首先就想做出相应的付出,不要想着占人便宜, 少付出甚至不付出。与“舍得”相对,孙明高对“精光”的解读通俗而形象,“精光、精光,一精就光”!孙明高认为,大家都不傻,你自己精明,别人也精明。自以为聪明,为了蝇头小利勾心斗角终究会失去大利。要想将企业做大,企业家就要“舍得”,眼光放长远。

孙明高认为,践行“傻”文化,短期内可能会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但长期看,“傻子”们肯定会获得最大收益。细究孙明高的“傻”文化,强调的还是人品道德问题。在孙明高看来,人品就是生命,决定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公司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德”,“才”次之。孙明高表示:“如果是我负责招聘,面试时我会通过一些细节来观察应聘者的道德水平。”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于丹解读《论语》时曾说,沸水煮茶是最为舒展的人生状态。煎熬,使干枯的茶叶变得饱满而美丽,同时也为寡然无味的白水,奉献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于丹认为,在充满诱惑的经济领域,能够如茶叶一般在社会大舞台舒展生命的人,是那些善于从中国文化精髓中找到与现实社会契合点的仁者、智者和勇者,也是中国物质与精神文明双双鼎立世界的开路先锋。

孙明高就是这么一位仁者、智者和勇者。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孙明高将国学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企业经营、自身修养以及员工培训中。将传统的国学文化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并在经营中加以应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企业家孙明高希望可以做到义利兼顾。孙明高感觉到,在市场经济时代,现代人多向钱看,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传统文化在逐渐丢失,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丧失。但孙明高却表示“最讨厌赤裸裸的商场交易”,宁愿“赚5000块钱赢得一个朋友”也不愿“赚取10000元钱,大家反目成仇”。“虽然商场是战场,但商场也是情场”, 商业背后体现的是人文文化,人和人之间的情和义。所以“双赢、多赢”被孙明高作为经营企业的理念,“损人利己的事不做,利人利己的事多做。”

“谈到儒学,我可以和你多谈论一些”,采访中,谈到“知行合一”时,孙明高饶有兴致地和记者探讨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了。孙明高讲述,儒家文化发展经历了孔孟之道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宋代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之说,以及明代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听孙明高讲述时,记者留意了孙明高办公室书架上的书籍,除了经济类等实用书籍外,好几个书柜格里放置都是国学相关书籍,《周易》、《庄子》、《论语》、《道德经》、《心经》等典籍作品都赫然在列。

多年来,孙明高获得的社会各界的认同。先后被中国民营经济促进会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家”;中国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诚信经营优秀企业家”;被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名优数据库优秀企业家”;被共青团深圳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评为:“积极支持‘两新’组织青年工作先进企业家”;被中共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评为“福田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联盟评为“2009中国年度优秀职业经理人”。

孙明高,这位从齐鲁大地走来、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儒雅的学者,给记者展示了一位儒商的风采。

支持键盘← →键翻页本文分页导航

首页 1 2 3 4 尾页 本文共有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