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鲁商学院 > 政策法规 > 正文

[对话]考验民间社会的时代来临了

本文作者:网络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阅读次数:4939 发布日期:2013-04-12

我们过去只会建设国、建设家,但中间这个社会呢?没人管

文_本刊记者 朱汐    编辑_萧三匝
2


《中国企业家》:放开民间非营利组织注册这事儿提了好几年了,今年这个信号是不是比较明确了?


王振耀:不只是明确了,是已经成大政策了。民间组织注册三大条例是国务院条例规定的,统统要有主管单位。这次马凯代表国务院在全国人代会上正式发言,是向全世界正式承诺我们的政策体制要变。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没有真正的民间组织,每个组织必须先成为政府的一部分再注册,那还叫民间组织吗?


《中国企业家》:那岂不是谁都可以注册社会组织?


王振耀:1992年经济放开以后,有人说皮包公司满天飞怎么行?注册公司必须有主管单位。过了几年都觉得不方便,就没有了,手续也越来越简单。这次社会组织走的改革逻辑和企业改革是一样的,这非常有意思。


中国很大,推进改革的时候局部经验很重要,这些经验让中央和别的省知道怎么操作。深圳2010年开放社会组织注册,后来广东省全放开了,还放开了民间组织募款,结果也没乱到哪去,反倒是民间组织不适应了,去年不到10家去申请募款。你越放开,社会组织的责任越大,组织的自我约束力就越强。


中国企业放开注册后焕发出的活力让世界震惊,至于说经济质量,有这个那个问题,但第一步我得先让你是个组织啊,不让生还怎么长呢?这道闸开了,释放出来的是爱心,是社会服务行业,是就业机会。美国3亿人200来万个社会组织,1000万人就业,我们13亿人,600万组织总不算多吧?我们的养老服务、儿童事业、残疾人事业都需要社会组织。孩子不能只让人家袁厉害管,也不能老让人家曹德旺捐款还得缴重税吧?


《中国企业家》:所以还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出台?


王振耀:三项配套措施必须跟上来:一是立法,注册个基金会就要200万注册资本,这真叫共产主义,太高了!美国没有门槛,新加坡花差不多100美元注册个基金会,我们定这么高,把普通人行善的路给堵了。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必须花掉8%也不合理,全世界都只要花掉5%啊。还有行政管理成本10%,新加坡原来想学咱们,几年后取消了,现在政府什么都不定。他们说政府根本不该管这事儿,人家自己的理事会、捐款人会管。都是华人,人家怎么改这么快?这些规定不改也不行啊。


二是税制。曹德旺不能理解的是“钱在我手里不交税,捐给社会了,怎么要交重税呢?那是鼓励不捐?”政府财政也要回归社会,给基金会等于直接给了社会,更便捷啊。能不能这些捐款过十亿、百亿的,经过财税认真核定,先给人家个特殊政策?不然,做不好事儿的时候老说中国国情,做好事的时候反而不说了。基金会投资也收那么高的企业所得税,赚来的钱还是回报社会的呀。全世界的慈善组织除了每年奉献5%,只收很少的印花税,我们能不能走国际规范?一定要在税收方面体现出优惠,才能让基金会成长。社会组织让社会道德更加完善,是社会稳定的一种体制性支撑。


三是财政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香港400亿港元财政预算,其中100多亿是给社会组织的,这100多亿80%以上是固定拨款。香港特区的注册手续更简单,商业注册,办免税手续的时候严格审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类似。以香港为参照系,人家700万人100亿港元支持社会组织,中国大陆差不多需要财政投入2万亿元用于社会服务。我们将来的财政构成往哪儿走?现在关键是公共服务要普及,养老、助残这些领域很多服务项目都还没有呢。社会组织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机会,包括商业机会,但是财政还是要投的。这些专业化的组织提供服务,包括多样化的家庭服务,香港有很多家庭化服务中心,中国大陆将来需不需要?是需要的。


《中国企业家》:新的政策环境对社会组织的挑战何在?


王振耀:考验民间社会的时代来临了。将来民间组织注册起来之后,组织的自身建设排在了头一位,政府放开之后压力很快就转移到民间组织内部了。行业标准,每个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管理优化,很快会排上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大量的培训,各种各样的交流。我们过去只会建设国、建设家,但中间这个社会呢?没人管。这是一个公共领域。现在很多民间组织自身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基金会看着还活着,实际上已经死了,什么项目也不做,但马上就有淘汰机制了。有竞争了就有淘汰机制,比如不停地评级,有评估标准,老得不到钱,评估之后捐款不给你,活不了了就淘汰了。以后对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服务技能的要求会提高,我们对社会服务没有理念,没有学校,没有大量的培训教材,各种各样的培训技能,我们过去认为那是个道德问题,现在大家才知道,那是个专业。所以我估计下面的挑战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