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鲁商学院 > 商业案例 > 正文

刘强东,做一辈子王?

本文作者:网络 稿件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阅读次数:5701 发布日期:2012-08-27
他喜欢做“王”。

  一辆平板车倒扣在草垛上,“大强”坐在中间最高的车梁上,其他人按等级就座,听他训话。他们刚完胜另外一群孩子,战斗游戏几年间每晚如约在村头上演。

  30年过去了,“大强”变成“老刘”,成了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他面前是几十位西装革履的职业经理人,万余名员工。他依然热衷于训话,且事无巨细,只不过时间改到了早上。

  不断变化的只是他的对手。儿时,是一群孩子;10年前,是中关村刻录机的经销商;现在,对手至少有几百万人,来自好几个行业:当当那样的垂直电商、国美苏宁那样的传统渠道、天猫那样的电商平台,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制造厂商。

   成为公敌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我们已经成为零售业的公敌。”可以想象,有资格这样说的时候,他的心情甚好。刘强东说:“我们要重建新的秩序,重塑整个价值链条,逼迫整个行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效率,以更低价格让消费者受益,逼迫整个行业不要去欺压供货商,不要向供货商要太多的毛利、太高的账期。”

  为了当“王”,他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京东发迹于乱世,在渠道复杂、产品价格一天三变的中关村,刘强东把几十种刻录机免费摆到柜台,派人专门接电话送货,用效率打败了对手。“只要出货量大,就不怕你不给我货”,京东用低价扩大规模,再靠扩充品类和内部运营优化提高效率,再加上刘强东对利润空间的嗅觉力和资本的助力,不断扩大地盘。

  他也有超人的勇气。刘强东当年一下子关掉13家门店,把京东搬到网上,算是典型的“壮士断腕”。势力范围扩大时,不免出现与外界的冲突。经销商的围 攻、垂直B2C的封杀、资本的胁迫,京东都遇到过。王,总愿意成为冲锋陷阵时领头的那个。可惜商业的战场难有肉搏,于是他只能在微博上,在用户和同行面前,和同样愿意冲锋的当当网CEO李国庆隔空对攻。

   只比用户早一点点

  熟识刘强东的人说他极其聪明。大学学社会学,却学会了编程,不仅用这门功夫赚得第一桶金,还编写了京东的管理系统。至今,京东的管理依然以这套系统为基础。他能抓住乱世中的关键点——用户。早期用户的需求也很简单,只有一条,便宜。当用户不满于质量时,京东已经做到厂商直供;当用户不满于物流时,京东自建物流已经亏本运行了一年多;当用户开始要求品质时,刘强东说,京东要做时尚生活平台。一切,只需比用户要的早一点点。

  他也够专注、够勤奋。现在刘强东还能得意地说:“我学习的时候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直到今天,只要我看书,任何人喊我,不管多大声,我都听不见,你必须摇我肩膀。”他曾每天晚上趴在电脑前给用户回帖,也曾跑到仓库里和一线人员同吃同睡。现在他不用再做这些,但每天都看几个指标:新用户有没有增加,老用户有没有二次购买。勤奋的结果是,但凡他关注的都能了熟于心。2010年,京东销售收入有102亿元,刘强东的预估是103亿元,误差不足1%—据称,最初他的预估是100亿元,有一天去成都参加论坛,回来说,可以把目标再调高3亿元。

  更难得的是,他有拥趸。跟着刘强东多年的老员工大多折服于他,甚至有些盲从。

   王的弱点

  不过,历史上的王,也总有共通的缺点。比如他们会过于相信自己,体现在刘强东和京东的风格上,便是简单粗暴。刘强东可以强硬地对资本说:“我说能增长这么多,你说不信,那我有什么办法,你不相信我可以不投啊,股权我可以回购啊。”这种强硬是京东速度的必然前提,但当京东不断壮大,就会显得有点混乱。

  他也会轻信。刘强东会相信他的价值观已经严密笼罩了整个京东,却难以发现其中的机会寻租者。因为产品品类太多,他不能像过去那样对每个环节严密掌控。他用结果说话,就难免有人为了取悦于他,在结果里加点水分。

  幸好,刘强东意识到了这些。他想方设法加固“京东战车”。他把“价值观的错误”当成不能饶恕的错误。京东有些在外界看来苛刻的制度,每周上班六天,有的部门不允许用自己的手机给经销商打电话,员工收到礼品必须24小时内上缴。他用一年多的时间,给京东增加了CXO级管理层,希望能从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在此之前有过名望实力兼具的高管加盟京东,却最终被禁锢于京东已有的系统不能发挥。

  他不爱解释,却希望获得理解。尤其面对用户,因此有时在微博上显得不淡定。同理,京东一再推迟了早就可以完成的上市,希望能得到一个匹配的市场机会,可惜投资者已经等得很心急,外界难免猜测京东陷入了增长的漩涡,这些的确给京东压力。最近,京东准备上市的消息有模有样,他又说:“京东2013年之前不考虑上市。”

  当英雄梦想遇到商业时,你无法知道京东到底想做多大,因为王的使命同样在不断扩张。可惜,王是历史,现在,刘强东终究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