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鲁风韵 > 齐鲁地理 > 正文

齐鲁地理

牡丹之乡-菏泽

本文作者:网络 稿件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5083 发布日期:2012-04-17

投资环境

一、最新概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牡丹区、曹县、定陶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一区八县和市经济开发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50万。

菏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曹州,西周时期为曹国所在地,清朝雍正皇帝因水赐名,始称“菏泽”。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据史书记载,唐尧禅位、大禹治水、商汤灭夏、范蠡经商、项羽夺帅、刘邦称帝、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历史事件均发生在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商汤、伊尹、吴起、孙膑、庄周、汜胜之、刘秀、温子升、王仙芝、黄巢、王禹偁、晁补之、宋江、史可法、何思源、赵登禹、姜玉贞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是以菏泽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杨得志、万里、段君毅、田纪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

菏泽文化底蕴深厚,异彩纷呈。是中国牡丹城和著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色系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和旅游观赏基地。书画饮誉海内,涌现出了晁楣、田伯平、庞媛、李荣海、何方华、鲁风、吴东魁等全国知名的书画家。东明县、巨野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地方戏曲剧种繁多,曾走出张春雷、马金凤、崔兰田、朱桂芹等一大批优秀的地方戏名家,是中国戏曲学院地方戏教学研究基地。武术闻名遐迩,郓城、牡丹区等五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数量之多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先后培养出了马文广、穆铁柱、张玉萍、马忠轩、陈超、杨晓靖、刘宪伟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武术运动员。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面塑、花供、剪纸、鲁锦、草编等民间工艺争奇斗艳,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项,国家级20项,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菏泽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在菏泽“十”字交汇,6条国道和14条省道贯穿全境,日东、济广等6条高速在境内构成“米”字型框架。距济南、郑州两大国际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距嘉祥机场仅70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内陆港口城市,距青岛港不足600公里,距日照港近400公里。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健全,口岸与青岛港直通,海陆一体化运输格局正在形成。

菏泽城市秀美,环境怡人。是一座以“花城、水邑、林海”为特色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76.6万平方公里、人口61.3万人,中华路、长江路、人民路等10余条主干道形成了六横五纵一环的路网格局。城区南城水库、西城水库、青年湖等水面面积达5000亩;万福河、赵王河等5条河流穿城而过,水域面积占16%。长99.8公里宽500米的环城林带环拥城区,130余处街头绿地散布全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等12处城市公园和牡丹广场等5处市民广场集娱乐休闲于一体,大剧院被评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曹州牡丹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鄄城孙膑旅游城、定陶仿山度假区、曹县黄河故道万亩荷塘、巨野金山旅游区、郓城水浒文化旅游城、单县浮龙湖生态旅游区、东明黄河森林公园等景点都是旅游休闲好去处。

菏泽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系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全国著名的粮棉、畜牧、林果、瓜菜、花卉生产基地。年产粮食110亿斤、棉花皮棉6亿斤以上。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并称“三大国宝”,是全国三个畜牧大市之一。林木蓄积量2310万立方米,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是全国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区之一和中国林交会常设会址。境内煤炭资源丰富,预测总地质储量281亿吨,其中巨野煤田地质储量55.7亿吨,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储量最多、煤质最好的一块整装煤田,现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单县煤田预测储量22亿吨,正在规划建设;曹县煤田预计资源量30亿吨,已进入详查勘探阶段。是中原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控制和探明的石油、天然气产地5处,石油地质储量5625万吨,天然气储量273亿立方米。

二、关于“十一五”经济发展概况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1.6亿元,年均增长15.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4.6亿元,年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018亿元,年均增长22.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6亿元,年均增长21.5%。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由32:43.6:24.4调整到19.2:51.7:29.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农业连续7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113亿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80亿元,年均增长25.6%;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年均增长17.4%。

(三)持续发展后劲增强。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8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7万公顷。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至246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22%,SO2、COD排放量分别下降8%和15%。

(四)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新增省级工业园区9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华星油嘴和呈祥电气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达驰、步长制药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源铜带、银香伟业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牡丹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五)城乡建设成效显著。菏泽大剧院、演武楼和牡丹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曹州牡丹园、赵王河公园和环城河公园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城乡亮化、绿化和净化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竣工投用,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健全。农村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已达67.4%。城镇化率达到35%,城乡已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六)改革开放有效推进。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尚舜化工、恒昌化工和龙泰果蔬等8家企业挂牌上市。曹县、鄄城县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55亿美元,年均增长27.7%;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4.8亿美元。

(七)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19元和5812元,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3.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由314.4亿元提高到805.6亿元,年均增长20.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8.2平方米提高到34.4平方米,年均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4.4平方米提高到31.9平方米,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互联网用户由6.5万户提高到45.9万户,年均增长48%。人均期望寿命由74.4岁提高到75.5岁,年均提高0.22岁。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加快,结构优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5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5%和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2.7%。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9%。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3‰以内。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2.9万人。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决赛圆满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重大贡献奖。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这一目标,着力培育“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开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力争达到260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新医药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医药高分子和功能食品等。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力争达到70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新能源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备、LED、太阳能热水器和木煤等产业。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基地。新材料重点发展镁合金、金属深加工、多功能玻璃材料等系列产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力争达到7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多功能玻璃生产加工基地以及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新材料基地。高端机电制造重点发展大型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和特种车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力争达到70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机电制造产业特色基地。

2、煤电化工基地。到2015年,煤电化工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力争达到1400亿元。煤炭生产在抓好巨野矿区六对矿井投产达效的同时,加快单县矿区开发建设步伐,积极做好曹县矿区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建成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电源建设重点抓好国电菏泽电厂四期、巨野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和郓城天然焦发电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煤炭化工重点发展煤焦化及副产品、煤气化和碳一化工等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力争达到900亿元,建成山东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3、石油化工基地。到2015年,石油化工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力争达到230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加工重点抓好100万吨加氢裂化、160万吨延迟焦化和30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石油、重(渣)油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800万吨,形成山东省重要的石油加工基地。石油化工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系列产品。到2015年,乙烯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精细化工重点发展RT培司、助剂、涂料、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及面向建筑、环保等领域的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力争达到7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橡胶助剂和消毒剂生产基地

4、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纺织服装重点发展高档纺纱、高档布匹、服装加工及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0亿元。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粮油、果蔬、肉食和芦笋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木材加工重点发展高档板材、家具、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起支撑作用的木材加工基地。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围绕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和重点乡镇为主体,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突出抓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公用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将牡丹区境内的经济开发区独立设区,设立定陶区、巨野区和东明区,统一纳入市本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打造东明至巨野重化工业产业隆起带,重点发展煤炭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县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加快产业集约、要素集聚、人口集中,提高承载能力,向中等城市发展。到2015年,建成20 -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5个。着力发展重点乡镇,努力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水平,积极促进规模结构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乡镇面貌特色化。到2015年,建成3-20万人口规模的小城市24个,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小城镇50个。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到2015年,全市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完成800个村庄整体改造。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方向,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大幅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黄河故道、黄河滩区综合开发,努力构建供给稳定、储量充足、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模式,突出发展畜牧、林业、渔业、瓜菜、牡丹和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努力促进农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研发和集成一批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大力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疫病防控等科技创新,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全市优质农产品品牌达到200个,集约化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0个,集散能力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达到20家,粮食总产量达到120亿斤以上。

(四)繁荣发展服务业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服务业实现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商贸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到2015年,全市货运量达到6亿吨,实现交易额2600亿元以上,建成立足本市、辐射周边、东连环渤海、西接中原腹地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业,重点抓好水浒文化、黄河风光和红色经典等旅游线路建设,加快建设牡丹旅游景区、金山旅游景区和中华祖源旅游景区等重大项目,着力构建现代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体系。到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建成山东与中原地区旅游一体化的节点城市。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万村千乡”超市服务功能,带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到2015年,符合国家标准的乡、村超市覆盖全部乡镇。房地产业,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为重点,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住房需求。到2015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以上。金融保险业,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衍生类金融服务,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到2015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00亿元以上,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50亿元以上。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中介、会展和租赁等商务服务业,着力发展会计和审计、律师和公证、代理和经纪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社区及家庭服务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等,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规模、档次和水平。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交通、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化、便利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1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6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20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8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500万吨,管道输送能力1600万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为重点,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等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增供水能力1.9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蓄水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以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交通基础、公用、生态环境和安全保障等设施建设,到2015年,市区和县城人均住房、人均道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平方米、27.5平方米和16平方米。

(六)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到2015年,全市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和75%,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含高职学生)毛入学率达到4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60%。以增强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15年,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再上新台阶。到2015年,每个县区至少有一所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有1所规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到2015年,全市体育培训单位、健身俱乐部分别达到150家、100家,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以上。

(七)努力推进文化建设

以建设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文化发展”高地为目标,重点抓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艺术馆建设,着力建设广播影视中心、民俗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强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突出打造牡丹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主要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演艺娱乐业、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动漫游戏业,增强文化产业实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精神风貌。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省内知名的集动漫产品原创、研发、生产、销售和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动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