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商最强势的是什么?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有幸的得天独厚地多受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并融会贯通于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更重要的部分,是“克己复礼”,孔子希望当时的王公贵族为了大众的和平安宁,为了社会的公正和谐,克制自己的欲望,即peace。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对全球文明发展,还是对宏扬商业精神,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讲《论语》不是引今据典,而是将我在十几年的经营当中总结出来的、体会到的一些管理经验,与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浩瀚的海洋当中拾的几个贝,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讲,这与于丹老师和其他的国学家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法比拟,算是扬长避短。下面是我的解释。
首先是“仁”,Benevolence,Humanity,仁爱,博爱。要求我们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对用户、对员工甚至竞争对手,以及生存环境和子孙后代,都以仁爱之心待之;其二是“义”,Justice,Fairness,大义,正义。要求我们干事业、做决策从人类大义出发,从民众根本利益出发,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三是“礼”。要求企业及其员工守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恪守职场伦理,为事业为企业尽职尽责,保持与外部环境、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和谐关系;其四是“智”,Intelligence,Knowledge,知识、能力、专业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引领社会潮流,以己之智,尽己所能,造福社会,造福大众;其五是“信”,Credit,商业信誉,社会信用。要求我们遵循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做到“童叟无欺”。任何企业,任何社会,只要做到了这几点,焉有不强盛之理?
从孔子思想中,也可以引申出现代社会生活、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深刻洞见,如:“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的公共人际关系原则;“君子泰而不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管理者操守;“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中庸之道”的经营理念;“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纳言用人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事业价值观和基业长青之道等等,对解决当今诸多社会问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位德国企业家听后非常惊讶,他没想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对现代文明竟有如此先知先觉,并构建了如此完备的思想体系,也感叹中国应该有更多的人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
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来源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根植于并得益于对2000多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发掘和宏扬,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在最具活力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文化宝库中找到自己独特的适用的东西,在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包括对现代企业发展各层面的丰富适用性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发掘 《论语》或者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崛起的当口具有现实意义。
2000多年前的先贤们并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也没有管理过企业,更不可能对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技术先知先觉,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只能是实用主义式的适用性选择,取舍,解释和应用,可用者扬,不可用者弃。
《论语》用于企业经营实战的几个原则:
(一) 人性回归原则
企业经营说到底是经营人,《论语》是人性剖析的集大成者,它的许多“人本主义管理”原则,如仁、和、 中庸等,在现在很多管理中并不是落后的,甚至是很先进的。
(二) 适用性原则
《论语》虽然篇幅不长,但文章质朴而深刻,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洋洋洒洒,涉及各个层面,但由于时代背景及极限的关系,秉承急用先学。
(三) 文化传承的一贯性原则
有人说我们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干嘛要用古人说事儿?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与加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
(四) 创造性传承和运用原则
对《论语》的文化探索不是为了考究式的研究,自知在儒学文学的研究上与潜心研究《论语》的专家还有很大差距,再则我是商人,在商言商,所以挖掘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决策与管理者们,以启发、以指导,以便创新性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即《论语与黄氏商道》属于应用学的范畴。
(五) 批判消毒原则
传统文化中必定有一些糟粕的,甚至与市场经济原理和现代企业制度和理念背道而驰甚至极其有害的东西,一定要拨乱反正,消除其负面影响。
我个人的感受是:无论东方圣人还是西方先贤,他们的精神财富虽然都值得学习和传承,但他们不可能预见千年后事,也不可能直接解决人类今天的问题。所以我们后人只有在圣贤之“道”的平台上去创新突破、发扬光大,才能更好地推动时代进步。这才是真正着眼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才是真正与时俱进的现代鲁商精神。
赶鸭上架是智慧更是恩泽——企业高管既是领队更是教练
有一个橄榄球队教练开发队长潜能的视频片,本来认为自己背着一个人能爬30米的队长,在听从教练指令蒙上眼睛后,经教练不断地鼓励、开发、指导、加油,竟然负重爬行了100米!其中这期间,教练喊了13次“对了”,15次“加油”,23次“别放弃”,3次“不要停”,48次“继续”,教练最先是站着,接着是弯着腰,最后是趴在地上鼓励队长,在他不断地引导鼓动下,队长展现了他在球场上超越自己的最好的一面!
领导逼你是你有被逼的资本
我看了好几遍这个小视频,由衷赞叹这位教练为什么这么优秀,因为这位教练紧紧地把握住了“目标、梦想还有自信”,他给队长设定了目标,激发他的梦想,树立他的自信,然后用队长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行”。
虽然我当员工教练的时候,想传达给员工的潜台词是——老板不放弃,老板认为你行,老板不满意你的现在是期望你的将来会更好,但副作用也会因为批评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能力,认为领导的批评是认定他不行。看了这个视频片后我们应该知道,有种批评叫期待,上级批评你,逼着你做超过自己现在水平的工作,那是因为你具备被逼的资本。就像那几十名队员中,为什么教练偏偏就挑选了队长去做那个负重试验?正像教练对队友所言—— “你是队员当中影响力最大的人,不要浪费自己的领导力”!甚至教练还用反面的话来给他压力——“如果你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失败以后还这么晃荡,大家都效仿你,会像你一样失败”。所以教练的挑选、鞭策、鼓励激发了队长内心的渴望、冲动和本能,他只有一个目标:往前爬,竭尽全力!而且影片中最终展示的是:因为他的全力以赴,带动了整个团队的风气。
潜能开挖:
蒙着眼睛是一种技巧
球队中队长被蒙上眼睛,在教练的指挥下负重爬行100米的案例,给企业中人也有诸多的启示:对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要理会,遇到挫折、前进路途中“累了”也不要理会,不要放弃,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在这种坚持中,蒙上眼睛实际上也是一个技巧,不受外界干扰,只聚焦目标,看不到困难,也使前进中的队员不只是关心眼前的目标(比如视频片中的30米目标),因为眼前的目标达到了,人们的劲头会一下子松懈(启示:要想一个企业长远可持续,只能把目标设置得更远甚至无限远)。
蒙上眼睛的好处还暗指要把以前负面的认知、过去影响的限制性思维打掉,不要管过去的成绩怎么样,回复到起点,从头再来。就像队长起初的能力判断,背负人爬行30米是能力极限,后期一鼓励就到了50 米,再深挖潜能居然达到了100米。表面上是蒙上眼睛,实际上是去除了对自己能力认知的桎梏。
梦想是人生飞翔的翅膀
美国人对于励志片的制作是非常擅长的,它们的励志片以对人类自我潜能的开发为题材,激发人们的梦想和追求,锻炼人们的意志和毅力,让人们为目标而奋斗。比如说《阿甘正传》,我看了很多遍,既学英语又能得到启发,他们很多片子都是可以作为MBA的案例来教学的。
美国是善于“造梦”的,而且尊重每个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这一点我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我一直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行,很多人自己把自己埋没了,陷入平凡和庸俗,是周围的环境绑住了梦想实施的步伐,是欠缺各种鼓励和激发折断了飞翔的翅膀。这些年我们之所以能做成很多大事,就是克服各种困难一直往前冲,不言放弃,拿出最好的一面去展示“你能行”。人性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关于人生自我激励的几个关键词:梦想、荣誉、坚持、胜利!要不断地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