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三才之道”从数学角度讲是二进制之道;从哲学角度讲是阴阳、刚柔、仁义诸对矛盾相互作用之道,是天道和人道会通之道。《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
孙明高先生就是这样遵循天地人合一、注重三才之道的道商。
一、得天道,天助之。
何为天道?在孙明高先生睿智的眼光中的得到了答案——勤。
天道酬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孙明高先生以此为信仰,坚信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孙明高先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认真刻苦先后考取了管理学博士、金融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后、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国家企业规划设计师、高级经济师等学历与资质。在孙明高先生创业的路上没有侥幸和捷径,是通过刻苦勤奋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的走出来的。
自助者天必助之,故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得地道,地助之。
当笔者问起孙明高先生何为地道时,孙明高先生坚定的回答我一个字——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的体现,在自然界,水德是代言;在人群中,圣德是表率。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就是笔者心中的孙明高先生。
1.“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争得失。孙明高先生多年来坚持热衷公益,积极回报社会。在抗震救灾、抗旱救灾,“12·20滑坡”等事件中,天成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纷纷捐款、捐物,从道义上、物质上支持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此外,孙明高先生支持教育事业,在莱州市土山中学设立“奖教基金”,捐款修建体育场;成立了中国天成大学,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各界提供义务教育和培训10万人次;参加并设立“爱心慈善公益组织”等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孙明高先生表示将坚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的和谐贡献企业力量。
2.“处众人之所恶”
水可以到人们都嫌弃厌恶的地方去,而不计较世人的褒贬。生活中的孙明高先生,他为朋友承担过失、为学生无私奉献并承担风险、为老乡出谋划策,捐款捐物、对师长尊师重道,鞠躬尽瘁、为员工谋发展激励内部创业、为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献出力量。他不计个人得失,为个人和社会无私的奉献着。但不是每次的真心真情都能换来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当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和《牧羊人与狼》的故事真实的发生在孙明高先生的身上时,当孙明高先生的善意被他人利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欺诈与背叛时,孙明高先生表现出“以己渡人”的精神让笔者折服。
孙明高先生表示,要想渡人,必须先自渡。人需要在生活中去修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自渡渡人,才能成就无上菩提。
孙明高会长勇于为他人承担罪过与罪责、敢于理解他人的误解、善于忍受他人的信息不对称,不计较世人的褒贬的觉悟令笔者的内心仿佛如被圣水洗礼了一般清净明澈。
三、得人道者,人助之。
何为人道——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孙明高先生认为“信”与“道”一样是可以察,可以用,而不可以言的。二者皆不可以用学语文的方法来学习,只能在修行中领悟。
孙明高先生以身作则,不言信而践信。孙明高先生身为深圳市天成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带领集团和员工共同将“诚信”融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中。天成集团多次被评为“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百佳诚信名牌企业”、“中国诚信优秀企业”、“2012年度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行业十佳诚信体系建设示范机构”等荣誉。
信者我亦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守信者,我信他,不守信者,我也信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
孙明高先生在生活中不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他的精神更是熏陶了共事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孙明高先生把自己的“红色”精神体现在生活与工作中时,用自身的无私无畏感染了无数人。
笔者眼中的道商——孙明高先生。他把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高智慧运用在工作与生活中,在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的平衡和谐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在感染着他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